焦点:为下半年经济定调 中国转向发展“内循环”办好自己的事
焦点:为下半年经济定调 中国转向发展“内循环”办好自己的事 ——
作者 沈燕
路透北京7月22日 - 2018年11月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召集民营企业座谈,打消了当时民企的顾虑。眼下,在后疫情时代,面对外界狂风暴雨,习近平同科技和制造业等企业家“谈谈心”,“鼓鼓劲”时,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信息: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主打内需和科技牌,自力更生做好自己的事。
中共中央政治局通常在7月底召开会议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。这次座谈会也被视为是对中国后续经济政策的“吹风会”。
习近平在周二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说,“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、世界经济低迷、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,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”。
他指出,要“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”
一位不愿具名的前中国政府官员点评说,“确认以内循环为主,相当于‘自力更生’”。
尽管都是与企业家的直接座谈,但2018年和这次的座谈对象和情况完全不同。前次是在民企对公有制与私有制有较重的思想疑虑之际,高层的讲话意在打消顾虑,激发了民企的投资热情。
这次则是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家的谈话,而且从参会企业名单上看,多数是科技和制造业有代表性的企业,包括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、中化集团、武汉高德红外公司,以及微软、松下电器等外资企业。
一位不具名的中国官员评论称,这次座谈会的核心就是保护市场主体,激活市场主体活力,做好自己的事,应对外部挑战。
2020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:上半年疫情尚未全了,南方洪水又汹涌而至,而外围充斥各种喧嚣指责的“去中国化”现象,在中国竭尽全力交出上半年有喜有悲的成绩单后,下半年如何在经济上发力引人关注。
习近平指出,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,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,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,情况比预料的好。要“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,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”。
华泰期货宏观点评称,内外疫情防控的差异增加了短期逆全球化加剧的风险,在风险释放的同时,推动中国经济模式从“两头在外”转向“国内大循环”(国际视野的定位从改革开放至今发生转变,立足国内)。
**自力更生,但不代表闭关锁国**
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3.2%,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.6%。尽管上半年家底有喜有悲,主打“内循环”紧日子还要紧着过。
在中国疫情受控,着力发展经济之际,习近平指出,“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,扎根中国市场,深耕中国市场”。
他还表示,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,大力推动科技创新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。”
但依靠内循环自力更生靠自己,并不代表闭关锁国,高层的讲话透露中国改革开放决心并没有变。
习近平指出,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,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,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,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。
中国是本轮疫情中率先抽身的优等生,但一些西方国家在香港国安法以及中国疫情,华为问题等方面的指责,令中国眼下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贸易形势。
“从长远看,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“,习近平说,“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,坚持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,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”。
**确保市场主体继续“活着”**
要实现“六稳六保”的政策目标,保民生稳就业的核心就是保市场主体。到去年底,中国已有市场主体1.23亿户,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、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。确保市场主体能在后疫情时代继续“活着”,也就意味着稳就业、保民生的根基是否牢固。
习近平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,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。一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。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、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,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,继续减税降费、减租降息,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、直接惠及市场主体,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,发展普惠金融,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。
二要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依法平等保护国有、民营、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,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。
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中国国务院周二发文,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,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,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,降低市场准入门槛。
此外,2020是“十三五”(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)的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四五”的规划之年。这次座谈会也就中国的第“十四五”规划向企业征询意见和建议。(完)
审校 屈桂娟
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